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技术文章
技术文章

垃圾渗滤液为什么那么难以处理呢

作者:世茂环保 时间:2025-03-19 点击:141

信息摘要:

垃圾渗滤液(LandfillLeachate)是垃圾填埋过程中因降水、微生物分解及有机物降解等作用产生的复杂污染物混合液体,其处理难度极大,主要原因如下:一、成分复杂且污染物浓度极高1.高浓度有机物COD(化学需氧量)通常高达5,000~80,000mg/L,BOD(生化需氧量)与COD比值低(B/C比常小于0.3),可生化性差,常规生物法难以降解

垃圾渗滤液(LandfillLeachate)是垃圾填埋过程中因降水、微生物分解及有机物降解等作用产生的复杂污染物混合液体,其处理难度极大,主要原因如下:
一、成分复杂且污染物浓度极高
1.高浓度有机物
COD(化学需氧量)通常高达5,000~80,000mg/LBOD(生化需氧量)与COD比值低(B/C比常小于0.3),可生化性差,常规生物法难以降解。
含腐殖酸、富里酸等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以及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有毒物质。
2.氨氮含量超高
氨氮浓度可达1,000~3,000mg/L,远超普通污水(如生活污水氨氮约30~50mg/L),高浓度氨氮对微生物活性有抑制作用,且需额外脱氮工艺。
3.重金属与盐分
含铅、镉、铬等重金属离子,以及高盐分(电导率可达10,000~50,000μS/cm),抑制微生物生长,加剧膜污染和腐蚀风险。
二、处理工艺的技术挑战
4.生物处理受限
传统活性污泥法易受高氨氮、高盐分及毒性物质抑制,需通过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如MBR)或短程硝化反硝化等强化技术,但运行成本高且稳定性差。
5.膜分离技术的瓶颈
常用纳滤(NF)、反渗透(RO)处理渗滤液,但膜易被有机物、胶体污染堵塞,需频繁清洗或更换,成本剧增(膜更换费用占总成本30%~50%)。
6.蒸发与结晶的能耗问题
蒸发工艺(如MVC机械蒸汽压缩)虽能有效浓缩污染物,但能耗极高(处理1吨水需60~100kWh),且产生高盐废渣需进一步处置。

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

三、水质波动性与长期性
7.水质动态变化
渗滤液成分随填埋年龄变化:
年轻填埋场(<5年):COD高、B/C比低;
中年填埋场(5~10年):氨氮浓度升高;
老龄填埋场(>10年):可生化性进一步恶化。
季节变化(如雨季稀释效应)导致处理工艺需频繁调整。
8.处理周期长
填埋场封场后仍会持续产生渗滤液20~30年,需长期稳定运行处理设施,对运维管理要求极高。
四、经济与环保压力
9.处理成本高昂
综合处理成本约50~300/吨(依工艺不同),远超生活污水(约1~2/吨)。
深度处理(如RO)后产生的浓缩液仍需焚烧或固化处置,进一步增加成本。
10.严格排放标准
国内《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要求出水COD≤100mg/L、氨氮≤25mg/L,部分地区要求更严(如COD≤60mg/L),技术达标难度大。
五、可行的处理技术方向
组合工艺:
生化预处理(UASB+MBR+深度处理(NF/RO+浓缩液蒸发,兼顾效率与经济性。
新兴技术:
电化学氧化:直接降解难降解有机物;
高级氧化(Fenton、臭氧催化):提高可生化性;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降低脱氮成本。
资源化利用:
将渗滤液处理后的清水回用于绿化或工业,浓缩液提取腐殖酸等高附加值产物。
世茂环保总结
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本质矛盾在于高污染负荷与低成本高效处理技术之间的失衡。未来需通过工艺优化、新材料研发(如抗污染膜)及政策支持(如补贴机制),才能突破这一环境治理难题。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9820819497

公司电话

19820819497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二维码
线